這篇文章,是我想對光復實小課程以外的補充,

以及想要「醜話說在前頭」的迷思破解,

整篇文章充滿主觀,沒有標準答案,僅提供給大家一些參考。

/

〔我看見的、不一樣的光復〕

光復的核心人物,是楊校長,一個親切和藹的中年男子,

其實在教育界多的是「親切和藹」的校長,

但他應該算有點異類,因為他會直白地跟大家說:

「我以前也是白目調皮的小孩、

我現在去參加研習也會偷懶,

我高中也沒有考上很好的學校,而且成績大起大落……

所以我理解,逼孩子讀書是沒有用的,

只有孩子願意學習的時候,才會讓學習真正發生。」

跟那些滿嘴仁義道德、穿著得體端莊、深怕表現失禮的校長們相較,

楊校長「做自己」的樣子確實大相逕庭,

他風趣、可愛,樂於和孩子、家長、老師聊天,

他願意和大家平起平坐,

尊重每個人的想法(包括和他不同的想法),

我必須老實說,光復不完美,

它並沒有完全具備「實驗教育」的條件,

2016年申請至今,校內調整應該變動多次,

楊校長也才剛接手第二年,

但我覺得他的理念,

值得我們去信任光復會變得愈來愈有模有樣,

讓我來提幾個我觀察的小事,來說明我對光復的驚艷:

1. 老師們的晨會。

幾乎所有小學的晨會時間,都是在辦公室裡舉辦,

老師們坐在自己的小隔間辦公桌間,

校長和主任站在前面(自己的辦公桌)講話,

但光復的晨會時間,是大家聚集在有大桌子的自然教室,

十來個教職員工刻意離開辦公室,

你知道這讓開會多有效率和心神凝聚嗎?至少老師不能低頭滑手機了。

當我看到他們魚貫地走入自然教室,我有點感動,

我可以想像校長多麼重視每個禮拜的討論會議,

而且喜歡跟大家沒有權位高低的相處。

/

2. 沒有制服,體育服也沒有。

很多小學校都沒有制服,但這裡連體育服也沒有買,

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好,

「我愛光復」、或是「我代表光復」這件事情,

不需要透過統一服裝去展現,

事實上你親自去問孩子,他們幾乎會告訴你他們愛這所學校,

那麼有沒有統一同樣裝束,真的很重要嗎?

不過沒有制服,他們有「制帽」,

在今年以前,學生還戴著傳統的橘色小學生帽,

今年校長大膽創新,請孩子們親自設計圖騰,

上學期經過全校票選,

選出一個大家認同的圖案印製在帽子上,

因為這裡的孩子很常出去戶外運動(像是獨木舟),

帽子是必需品,不過新帽子還沒做好,之後會再發放。

*也許你覺得學校就是需要制服,

但你有考慮過制服材質多悶熱嗎?

穿制服是小孩的需求?

還是只在滿足大人對管理和榮譽的想望?

/

3. 管教方式

在大學校常常聽到的廣播、高分貝的訓斥聲,

在這裡幾乎不會有,

畢竟全校就只有約30隻小貓,沒有必要高壓管理,

尤其校長一點都不推崇「罵的教育」,

他不認為那會讓孩子真正改變,

他希望的是「久遠有效的自身改善」,

校長有先跟我分享,他們已經規畫用全校獎勵制度,

來逐步讓孩子朝自己訂定的言行目標前進。

比起「無為而治」雖然還有段很大的距離,

但至少校長絕對不支持只用處罰來解決孩子的問題,

「獎饋機制」是光復會採用的管教辦法,

用全校力量協助導師,

不讓導師孤軍奮戰那些「不受控的幼獸們」。

我認為「盡量用尊重的態度」來對待孩子、老師和家長,

這比什麼好玩的課程都還要重要,

光這點就足以達到「實驗教育」的核心,

「人和」真的是學校最困難的地方,

(包括師生、親師、生和生、師和師等),

如果你的學校不是實驗小學,但親師生間相處和諧,

那麼我認為已經很不錯,也不需要來光復了,

哪一個父母,不喜歡、不認同孩子會喜愛老師、喜愛上學的學校?

反之父母則會非常痛苦煎熬。

/

〔不要對實驗小學抱持太高的理想〕

如同我上面說的,光復的「實驗教育」還在進步,

如果你來唸了以後發現「只是比一般學校多了多元課程」而失望,

也是非常正常的,

但要在傳統的體制內,

做到「每天都有免費多元課程」本來就不容易,

而且每個老師對「實驗教育」的想像都不同,光復也一樣,

「公辦公營的實驗小學」比較像是一台新塗裝的舊車,

尤其在台南,

教育局並沒有特別協助實驗小學的老師持續增能培訓,

其實回歸源頭,

「實驗教育」也還沒被放入大學師資學分中,

大部分的實驗小學老師都是傳統科班出身,只能邊教邊修正,

能做到突破純講述的「翻轉教學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,

加上會有幾堂額外的自編課程,這對實驗小學的老師負擔很大,

所以,在光復的國英數等仍使用坊間的課本,

我覺得完全合情合理,

(當然最好的話,是做到符合光復在地的「教材解構和重編」,

不過這通常是集結一群超級資深又厲害的老師才做得到,

不然像康軒那種教科書公司是紙糊的嗎?

隨隨便便就能被取代?)

我之前遇到一個從其他縣市的實驗教育出走的代理老師,

他說因為他才剛大學畢業,就投入了實驗教育,

但沒想到大量的課程準備和教學反覆修正,

耗盡他的心力,所以離開,

我這個也曾當過菜鳥老師,到現在成為氣定神閒的半資深教師,

完全理解初到教育界,就要扛過量責任的疲乏,

基本教學技巧都還沒純熟,就想要跳級打怪到實驗教育,

這就像是把英語初級班的學生,丟到最高級班上課一樣痛苦,

實驗教育場域如果沒有好的配套,終究只會讓年輕老師當免洗筷,

所以,讓公辦公營的實驗小學慢慢來吧!

台南推實驗小學也才四年,偏遠學校本身的教師流動率又高,

但起碼光復做到「校長給予老師大量揮灑空間」、

「課程好玩多元」、「老師願意高品質地尊重孩子」,

我覺得就很接近理想學校的狀態了。
◎本文同步發表於同名fb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9B%85%E5%A9%B7%E8%80%81%E5%B8%AB%E3%81%AE%E6%95%99%E8%82%B2%E8%A7%80%E5%AF%9F%E7%AB%99-102959584415531/?modal=admin_todo_tour
 

/

最後,套一句種籽的瑋寧(校長)說的:

「世界上永遠沒有完美的學校」,

沒有一種教育理念是真正的正確。

教育沒有標準答案,我認為這也是實驗教育的精神,

與所有父母、老師共勉之。

*備註:「種籽」全名為「種籽親子實驗小學」,

為唐鳳母親當年為不適應體制的唐鳳,

所創立的全國第一所實驗學校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雅婷 的頭像
    雅婷

    雅婷老師の教育觀察站

    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