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.jfif
夢N」,全台灣最大型的教師專業成長研習,全名為「夢的N次方」,

2015由王政忠老師發起第一場「我有一個夢(夢1)」,

到現在已經遍地開花,一年在各縣市有十場規模,

台南這場共有一千多位老師參與,

去年是綜合元年,我有參加,

今年我仍然認真報名,連續兩天、從早到晚和大家一起燒腦。

為了讓這兩天的充實有意義,我特地把上課重點記錄於此。

/
一、《記憶中的家傳菜》

這個主題是由高雄的宛婕老師分享,

她教學一開始,會先把「吃什麼卡」發給學生,

1453950624-2095436271_n (1).jpg
└圖片下載至網路

這是一套超酷的牌卡,

總共有107樣讓人垂涎的台灣美食圖案,

背後還有該美食對應的療癒文字,

學生們分組,選擇一個和家人有關的美食並跟同學分享,

之後會再搭配一個影片「坐飛機的刺瓜仔湯」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E-WBWAXqmU
maxresdefault.jpg

由此讓學生思考自己家有什麼「家傳菜」,

(通常是媽媽常常煮的菜)

回家跟家人學了後,再到學校烹調跟同學分享,

最後再寫出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。

◎個人心得:

「家傳菜」這個主題很棒,不只是讓孩子去學會一道菜,也是讓他們反思家庭關係,影片也很感人,雖然我教輔導不會涉及作菜主題,但我可以改成「家庭儀式」或「傳家寶」,例如:一年一度的生日、媽媽的金戒指等,讓他們去思考家人的重要,並了解自己也是參與家庭活動的一份子。

/

二、《六位實踐家分享》

夢N最大的特色,就是邀請去年的學員上台分享實踐心得,

今年共有六個優秀老師,願意敞開心胸分享,

1.童軍勰龍老師分享他帶領孩子體驗「老人的退化」,

他跟弘道老人基金會借用道具,讓學生體會手腳不靈活的感受,

並請他們回家採訪家中阿公阿嬤,

有個孩子的回饋我印象深刻,那個孩子寫著:

「我原本以為阿嬤每天在家很自由很開心,

她卻說自己很孤單,最快樂的還是跟家人在一起。」

老人渴望與家人連結,這個感受是孩子無法體會的吧!

之後阿龍帶孩子去榮民之家採訪老人,

這部分有跟國文老師共同合作,教學生寫採訪稿,

而因為榮民們的特殊身分,

也預先讓孩子了解國共歷史、因戰爭被迫來台的細節,

但孩子們採訪了鄉音很重、不停描述戰爭的可怕的老人之後,

仍然深感震撼,老人撩起大腿上的子彈傷疤,

敘述八二三戰爭的恐怖,那是國中孩子們無法了解的記憶啊。

◎個人心得:真的非常有意義的教學!

我原本寒假也要帶學生去老人院當志工,

可惜疫情無法成行,不然孩子們一定也很有收穫的。

然後我也想起大學時去榮民之家的回憶,

那些老伯伯真的很可憐,大多獨自單身一人,

但也很可愛,他們跟我們說話時充滿疼愛(也有的很歹康啦),

阿龍最後說:「這個採訪也讓學生了解,

榮民就是生活在台灣上的一群人,

與其去爭論誰對誰錯,更需要去思考如何共處。」

這句話真是發人省思!

/

2.家政靜玫老師分享「忍受不確定」的挑戰:

她說以前都會很擔心「課好不好上」,不喜歡麻煩,

但她今年決定在烹飪課上「放手一搏」,

讓學生分組上網找食譜、安排採買、最後到學校烹調,

中間她縱然有許多不安,卻也盡量不干涉、不給建議,

結果正式烹煮那天,學生果然有各種狀況,

例如馬鈴薯沒有煮熟,學生說:

「啊我看影片以為整顆丟下去,很快就熟了啊!」

雖然問題很多,但靜玫老師也很高興,

因為有問題就表示「學習的機會來了」,

趁機教他們馬鈴薯先切塊等方法,才會更快熟。

從這個「忍受不確定性」的教學過程中,

她感覺自己的教學心態因為擴大彈性,又更進步了!

◎個人心得:

學生真的很容易輕忽馬鈴薯,

之前我因為野餐課程和家政老師合作上課,

也是有一組不知道馬鈴薯這麼慢熟,份量又準備太多,

一道簡單的沙拉,反而變成最需要救援的料理。

然後說真的,這個教學分享其實沒有很華麗,

但卻非常實用,因為老師上課最怕的就是「太多不確定」,

不過如果每個學習都幫孩子「準備好」,

他們也許就失去學習的責任感了!

講到準備,藉此分享我最喜歡王政忠老師的一句話:

「教學從來沒有準備好的一天,

但老師們從來沒有停止準備過!」

這句話好熱血好勵志!我好喜歡,跟大家共勉^^

/

3.輔導馨平老師分享「情緒」主題教學:
一開始她會花一節課讓學生玩一個類似撲克牌「釣魚」的桌遊,
叫做「情緒臉譜」,牌卡上有「開心」等形容詞及表情,
玩法容易,也能順便讓學生了解情緒的多元可能性,
之後請學生寫出生活中的情緒事件(需要明確寫出「地點」「事件」),
之後以這些事件套入「同感」桌遊,
(「同感」是附有多種情緒卡和計分卡的人際遊戲)
讓學生了解自己對這些事件的感受,
也看看是否能猜到別人發生這件事情的感受,
109931645_10220787930700609_9214315310629516972_o.jpg
不過這個計分過程有一點點複雜......有點忘記了><
但加入分數計算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,是一個很重要的設計!
學生寫出來的事件五花八門,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學生寫:
「老師在黑板一直寫錯,還說是想要考我們」
有的學生覺得有趣,卻也有的學生覺得憤怒,
很有意思,簡直就是真實社會的縮小版。
讓學生討論、思考「同一事件卻有不同看法」的差異,
我覺得就是這堂課最有價值的核心!
對了學習單還要寫個人情緒能力的「雷達圖」,
請學生評估自己的「表達力、想像力、感受力」,
幫助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情緒和自己。
◎個人心得:
「情緒臉譜」這個引起動機的遊戲好棒,
我之前是發下空白臉譜學習單,請學生畫表情和寫事件,
但這個遊戲很可愛,比起寫學習單還有意思!
只是道具準備有點厚工......(每組一副><)
或許可以全班一起玩,各組派代表出來翻牌就好。
「情緒」主題真的很龐雜,要講多細就有多細,
畢竟人類的情緒大概有一萬種吧XD
而且延伸的課程也很多,
像是理情ABC認知改變、情緒能力小測驗、
精神疾患介紹(憂鬱症等)、紓壓體驗......等,是一個可以很好上,也可以很不好上的課程。
然後個人認為雷達圖有創意,但學生不一定喜歡,
我的經驗是,他們其實並不在意自己是怎麼「組成」的,
也無法對不足的部份去思考如何改善,80%學生寫這個都在敷衍我= =
如果時間有限,我會跳過。
*就像敏如說的,在上人際主題分類時,
學生並不在意自己在班上是「什麼者」(沉默者、主動者....)
大概是因為,他們都自我感覺良好吧,哈哈哈哈!
還有他們覺得了解這個太虛無飄渺了,無法實質幫助,
談憂鬱自殘的成因和因應,我想可能更有吸引力。
(個人主觀看法)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雅婷 的頭像
    雅婷

    雅婷老師の教育觀察站

    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