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這一個月,我很密集地參加了導覽志工培訓,

當初我會報名,只是想要對家鄉附近有更多了解,

雖不抱任何預期,卻也認識許多有趣的人和事情,

未來如果大家有興趣,可以來請我幫忙導覽哈哈哈。

以下簡略介紹我參加的導覽地點:

《一、佳里金唐殿(三級古蹟)》:
22997.jpg

這是一座從清朝建造的廟宇,剪粘布置是最大特色,

當年震驚全台灣的林爽文事變(漳州人),

之所以無法攻至蕭壟(舊名),

全仰賴當地(泉州人)和清朝政府合作抵抗,

清朝感念當地,便將廟從「府」的地位提昇至「殿」,

比南鯤鯓代天「府」的地位還高,

至今金唐殿仍然維持每天清晨五點上朝儀式,

黃色布幔代表著崇高至上的地位。

廟宇後方原本為清朝私塾漢堂,

後被日本人徵收為公學校,也就是佳里國小前身。

另外金唐殿對面的菜市場,也是以前的市集之處,

古今人們在此買賣三百年。

(更多有趣的細節小故事,包括蜈蚣陣的由來等等,

在此不詳述)

/

《二、佳里北頭洋》:
23000.jpg

台南的平埔族為西拉雅族,其中「蕭壟社」規模最大,

「北頭洋」是主要聚集地,

與漢人信仰不同,原住民沒有祭拜特定人偶,

「阿立祖」就是他們的祖靈,

他們拜石頭和水(或說拜「壺」,因為水裝在壺中)。

北頭洋園區不只有早期西拉雅的介紹,

還有荷蘭人蓋的古井、飛番跟清朝皇帝的故事、

日本人搭建方便監視海面的瞭望台等......

★金唐殿和北頭洋,洋洋灑灑串起來,

兩者可以說是台灣歷史的微型體現,

對我來說,了解這些在地歷史細節和觀點,

非常有意思!

魏德聖開拍的台灣三部曲電影,

第一部曲便是平埔族和荷蘭人,

當時肥沃豐饒又靠海的台南蕭壟一帶,

絕對是故事起始點之一,

當年荷蘭人引進的一百多頭牛,

就是在這裡開始實驗養殖耕作的呢。

(你以為台灣真的有原生牛嗎?)

/

《三、學甲濕地》:
109年學甲溼地生態導覽解說員訓練_201116_17.jpg

學甲的急水溪河畔地勢低窪,時常氾濫淹水,

但過去仍然住了三十多戶人口,

政府考量危險後舉村遷移,

此後三十年沒有多餘建設,

便保留下完好的濕地(人類真是環境天敵啊),

我們在溼地看見非常多的招潮蟹和彈塗魚,
109年學甲溼地生態導覽解說員訓練_201116_25.jpg

以及常見的海岸植物,

我們走下去抓了幾隻招潮蟹和彈塗魚放在觀察箱中,

沒想到,彈塗魚竟活活地被螃蟹的螯給夾死,

在此提醒大家,這兩者千萬不要放在一起......
26144.jpg

這塊濕地離海岸不近,所以完全不受潮汐影響,

全年都是「濕」地狀態,非常方便觀察。

/

《四、烏鴉洛洋穴─全台灣最好的風水寶地?》:
26168.jpg

學甲的郊區有一個龐大、豪華的村落,

乃為清朝光緒吳氏家族在風水師指點之下,

搬遷至此蓋建,因村落形狀跟烏鴉有關,後人以「烏鴉洛洋穴」稱之。

吳氏期盼這塊風水寶地,能在未來讓子孫飛黃騰達,

果不其然,不少子孫長大後成為台灣政商學要角,

台南紡織、統一企業、太子建設以及某些學校.....

老闆通通是他們,

而今因為吳氏子孫都往外地發展,長居國外的也不少,

雖然將古厝保留整理得極美,

但村落裡卻杳無人煙,只有幾戶尚有人住,

我們走在其中,對美觀的三合院「們」驚嘆連連,

也唏噓著沒人使用的遺憾。

26173.jpg

DSCF2418.jpg

109年學甲溼地生態導覽解說員訓練_201116_58.jpg

我喜歡老師最後說的:

「我們來這邊,可以去思考為什麼他們會拼命發展賺錢?

也許是因為這邊資源太少,像吳三連說的:

這裡是個『死狗埋不爛』ㄟ所在(台語,指土壤太鹹),

所以一有發展機會,他們就會緊緊抓住去努力,

這是我們可以向吳氏家族學習的地方。」

俗語說:「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」,

一個人能否成功,固然有先天因素,

但自己是否願意努力,也占了不少成分啊。

/
補充一下,幫我們導覽上課的除了陳金華老師外,
還有一個高齡80歲的「秋蓮姑」,她是鹽分地帶的才女,
國台語都能流暢使用,還出過書,
她活力十足地赤腳踩進濕地裡挖招潮蟹,
告訴我們人不可以服老,也不可以依賴女性角色而被看扁,
是我非常佩服和喜歡的開明長輩!
26149.jpg

/

以上,跟大家簡單介紹這些地點的歷史典故,

雖不知名,但認真去了解都有其箇中趣味,

未來我規劃帶著孩子和朋友們去探訪當地,

了解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^^

跟大家分享~~

◎其實還有一個小彩蛋,是抗日烈士林崑岡紀念小廟,

這兒信手拈來皆歷史呀~~

arrow
arrow

    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