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我先寫了「從【小孩不笨2】談家庭溝通1─教學設計」,

分享我如何安排整個教學活動,

(連結: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315818269796327&id=102959584415531)

雖然看似我是知識分享者、教學者,

但孩子們在課堂上或學習單上發表的內容,

我常常覺得,他們教會我的東西,比我教的更發人深省。

記得很多年前,剛開始當正式老師那一年,

我和某班的孩子看完「小孩不笨2」影片後,

我試著讓他們理解,因為家長也是人類,

當有自己的經濟、工作或其他生活壓力,白天心情不好,

回到家後又看到小孩不受教,有時難免控制不住脾氣,

請他們偶爾要換位思考;

當時一個「大姊頭」類型的女生馬上出聲:「我才不會變成這樣!」

我半玩笑又半認真地說:

「你確定?妳把電話留給我,以後妳長大了我會再問問妳!」我覺得14歲的孩子真的很天真。

她聽了臉色不怎麼好看,學習單收回一看,

她寫下大大的四個字:「你懂個屁!」

起初我是很不高興的,這個目中無人的大姐頭,

果然是平時就常惹怒大家的討厭鬼啊!

但等過幾天之後,我心情比較平復,

我覺得是我自己不好,我不夠了解她,

也許她是真的希望長大後能擺脫原生家庭的不溫暖,

而且我竟然敢在全班面前讓她丟臉,

我如果說:「哇!希望妳會是個好媽媽哦!」這種鼓勵的話,不就好了嗎?

我一個大人,當時真的太自以為是了,

我在她的學習單上寫下自己的抱歉。

/

今年有個女孩在學習單上,寫出被爸媽嘲笑的經驗:

「在外面參加親手包餛飩活動,結束後可以帶一些餛飩回家,

結果爸媽看了後說:『可以吃嗎?』

我聽了很生氣,馬上說:『不吃我自己吃!』

雖然知道他們是開玩笑的,但還是覺得很難過。」

這個女生其實平常跟爸媽相處互動很好,

她曾經也寫說:我跟媽媽會一起去逛街買母女裝,

有次兩人還異口同聲地對某件衣服說出「好看!」

我想,就是因為她喜愛父母、在意父母,

才會對「餛飩事件」特別失落;

從她和我上述的經驗,我深刻學到一個道理:

「不要跟孩子亂開玩笑!」

因為,即使是玩笑,他們也會認真看待,

大腦的情緒轉換又不成熟,很容易就變成憤怒狀態,

我原本以為這是青少年才會有的玻璃心或叛逆心理,

可是我也從我的孩子身上看到類似狀況,

例如十歲的大女兒:

前幾天我問她在學校參加活動「中午吃得完一個便當嗎?」

她馬上不高興:「不行喔?」

又或者是她在講一個事情,我聽不太懂多問細節,

她立刻臭臉:「算了我不講了!」

這些回話都很容易讓我也火氣上來。

不過我盡量口氣平靜地說:「我只是好奇,妳不要不耐煩啦!」

又例如是四歲的小兒子:

有天他在等我忙事情,大概是等得不耐煩,

忍不住用嘴唇發出嘖嘖聲,

我開個玩笑,想緩解他的不開心:「你在學瑞貝卡發怪聲嗎?」

(瑞貝卡是一隻兔子,佩佩豬的好朋友)

沒想到他突然癟嘴皺眉,生氣地把手中的物品丟掉,

當下我很不高興,請他把物品撿起來,

他非但不依還拿了別的東西繼續丟,

中間老公介入,帶著比較嚴肅的口氣請他撿起亂丟的東西,但他無動於衷。

我後來選擇讓自己先去上個廁所冷靜一下,

之後回到他身邊,輕輕地抱他,也看見他撿起的物品:

「對不起,你不喜歡媽媽說你是瑞貝卡是嗎?

你很生氣!所以你才丟東西,

可是你很棒耶!你有把東西撿回來了。」

本來倔強不語的他開始大哭,

也接受我的道歉和擁抱。

/

如我一開始的標題「小心應對孩子的自尊」,

無論是幼兒或青少年,他們都期待在別人面前保有高度自尊,

我們開的玩笑,

都容易被他解釋為對他個人的嘲諷或攻擊;

即使只是一個關心或好奇,

也連結到是對他的負面評價,

這背後的心理,

其實只是因為他們希望獲得大人的肯定、證明自己並不差。

/

那身為大人的我們,該如何應對呢?

我個人歸納出幾個做法:

1.心態:

不要被孩子一挑戰就急於立威,甚至見笑轉生氣,

口出惡言和恐嚇,甚至動手(有時真的很難,我知道),

「覺察自己被激怒」是非常艱難但重要的第一步。

2.溝通:

向孩子解釋自己沒有惡意,

說出被他頂嘴也有不舒服的感覺,

不過這個步驟可以不必在當下,

你先去做別的事情轉換心情後再來好好講,

廁所是個好地方。

如果可以,向對方道歉自己沒考慮他的感受,

而說了他不喜歡的玩笑(或太激動的氣話)。

3.未來的準備:

以後想跟孩子(尤其青少年)開玩笑請稍微忍耐,

像是沒有根據的比喻,

他們聽了真的會不爽,

選擇閉嘴並非壞事,

而即使跟他們正常講話,

也「隨時」要有被臭臉頂嘴的心理準備,

他們這個階段心思極度敏感。

其實喔,孩子冷靜之後,

真的會知道家人或老師在開玩笑,

但就是因為在意我們講的想法,

才會有這麼大的脾氣,

腦子又不好使,

沒思考就擺出防衛或戰鬥姿態,

可是他們心底還是願意愛/尊重我們的!

(也許「害怕不被孩子愛、不被孩子尊重」

才是我們大人最恐懼的議題吧?)

/

以上,跟大家分享我從教學和親子互動中,

體會出跟孩子溝通的心法,

小孩長大了,我們大人的溝通方式也要跟著成長啊!

最後再分享「鋼索上的家庭」書中的一段文章,與大家共勉:

【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,往往也是最需要愛的時候。

偏偏這時候,他們彷彿有一種「惹毛父母」的天賦: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活像刺蝟一樣,針針挑動我們的神經,動不動就劍拔弩張、張牙舞爪,的確讓大人難以「愛得下去」。

殊不知,這往往也是他們對大人的試探,只是連他們自己可能也沒能察覺。

當大人被挑動情緒,一如他們預期動怒,隨他們起舞,會更加鞏固孩子心裡「看吧!爸媽果然不愛我、不在乎我,否則怎會對我這麼生氣?」的推論。

那種感覺,像是「蒐集點券」一樣:集滿十次「爸媽對我生氣」,驗證「你們不愛我」的感覺。

下次,父母覺察到自己情緒快被孩子挑起前,不妨多深呼吸幾次,緩一下怒氣,先靜靜看孩子「獨舞」,不急著接受邀請加入共舞,也不討好、不迴避孩子的情緒,然後直白問問孩子:

「我看見了,也感受到了!但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辛苦。你願意明白告訴我,你需要什麼嗎?」

孩子通常會被你出乎預料的反應嚇一跳。

更奇妙的是:他們的詭計明明沒有得逞,卻反倒因此感到安心,甚至開心。

因為他們感受得到:我的需求,父母懂了,所以情緒也可以緩了。

覺察並打斷負向情緒共舞的序列與步伐,是對孩子「表達理解」的正向開端。】

/

記得:

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,往往也是最需要愛的!

/

本文章同時發表於FB同名粉專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316532713058216&id=102959584415531&notif_id=1596206226396505&notif_t=page_post_reaction&ref=notif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家庭溝通 小孩自尊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雅婷 的頭像
    雅婷

    雅婷老師の教育觀察站

    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